没有光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,户外照明的出现,让夜晚从此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过雷打不动的是,联合国每年3月26日晚8:30都会关闭总部大厦的灯光,以配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“地球一小时”熄灯活动—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说,“现在是重新评估和重置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了”。
显然,我们既需要人工照明所带来的便利,但我们也需要设计更智慧的照明系统。
那么问题来了,照明与节能如何平衡?在一次与朗骏智能研发总监朱祥辉的交流中,我得到了答案。
电磁学出身,朱祥辉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通信行业做硬件设计,在那期间,他接触了很多传统通信的产物,比如交换机、xPON、EOC、路由器等等。这一干,就是十年。
他目前所在的朗骏智能公司,是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,该企业深耕光控器件硬件生产20余年,积累了飞利浦、通用电气等海内外大量的照明行业客户,是业内实力雄厚的老兵。但这家公司的产品一直远销海外(在北美的市占率约六成) ,而在中国的发展契机,还是得益于众多技术的进步。
让朱祥辉感受颇深的是,以前国内马路上的路灯都看不到有标准接口,只能统一开关 ,控制它们的方式也很机械,是通过配电箱里的控制回路来定时开关,既不环保又不智能。一旦碰到控制器坏了,整个片儿区的灯都不亮了。
随着物联网、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抖客网,城市照明也由传统照明走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,这其中,智慧灯杆迎来了巨大发展契机。2022年3月,我国首个智慧杆国家标准正式实施。CTIA数据指出,2021年我国以智慧灯杆为入口的各种硬件及服务的市场规模或达到3.7万亿元,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的20%,并有望在“十四五”期间迎来大幅增长。紧接着,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智慧灯杆赫然在列。
真正智能的照明方式:按需照明
科技行者:朗骏智能提到照明的设计理念时,提出了“充分照明、按需照明和轮廓照明”三个方式,请分别谈谈,这三种思路的来龙去脉,又有什么区别?
朱祥辉:传统户外灯控的方式是,黑夜自动开启照明灯,天亮又自动关掉照明灯,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。但是这种灯控方式,并不是最优解,容易造成能源浪费。我们一直在想,其实没有必要一整晚都亮灯,尤其是在节能减排的长期发展中,更没有必要。
所以,我们把照明需求分为三个概念:上半夜的充分照明,下半夜的按需照明,以及深夜后的轮廓照明。
先说「充分照明」,从傍晚6点到晚上10点,天开始慢慢变黑直到上半夜,达到照明环境要求,城市街道人来人往,车水马龙,这时候没必要切换照明模式,会导致体验不好,只要做到100%充分照明就可以了。
再说「按需照明」,从晚上10点到凌晨一两点时,俗称“下半夜”,人流量慢慢变少,城市渐渐进入睡眠,我们的照明系统可按实际需求设定灯光亮度,亦或利用传感器和通讯技术实现根据情况自动调节光亮,比如人或车经过,照明就全亮,走了以后变成微亮。这里用到物联网技术、微波传感器技术等。
而在深夜,可以执行「轮廓照明」,即从凌晨2点到早上五六点时,只留一种微光用来显示道路轮廓。当人和车经过这个区域时,前方的路灯才会越来越亮,并且没有必要使灯具达到全亮程度;当他们离开后,又恢复了轮廓照明的微弱灯光,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杜绝后半夜的电力浪费。
科技行者: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设计理念,是如何得出的?
朱祥辉:我们希望利用技术手段,找到节能与照明体验的平衡点,不要为了节能而一味地弱化照明效果。
科技行者:要实现不同的照明模式,朗骏智能攻破了什么技术难点?
朱祥辉:这里面相对的难点是传感器的部分,比如微波传感器,在室外的干扰因素很多,如果不限制它的感应,碰到风吹雨打都有可能误触发;如果限制的很厉害,就降低了它的感应灵敏度。所以,我们用不同的技术去弥补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科技行者:具体的弥补方式是什么?
朱祥辉:比如针对轮廓照明,朗骏智能推出了一种「微波联动」智能型灯控器。这种灯控器采用光感+微波传感器+无线控制方式,当单灯控制器上的微波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物体经过后,它们在点亮自己灯杆上灯具的同时,还会通过无线技术,同步告诉周边的单灯控制器“有移动物体经过”,从而由设定的映射关系进行联动响应。
这样一来,当人车高流量时,就采用光感模式,执行全亮度照明;当人车低流量时,采用微波联动,执行轮廓照明。这样就赋予了灯具预判的能力,智能地预判人、车移动轨迹,提前点亮前方灯具,提供即有科技感、又最节能务实的按需照明方案。
其实微波联动的绑定关系设定非常复杂,因为道路本身就很复杂,有单向道、有双向道、有十字路口、有辅道等不同的道路场景,这都给微波联动的预判带来了很大挑战。而结合我司自主研发的UM9900智慧灯杆系统平台,就可以在CIS地图上直接快捷的设置微波联动映射关系,最终可以实现各类场景下的微波联动照明方案。
科技行者:按需照明的方式,在产品外观设计上有什么特别讲究吗?
朱祥辉:传统的标准插座,市占率较高的是北美的NEMA 插座,由于它是市电供电,所以产品的体积较大一点,只能装在灯具上面。
最近这两年,Zhaga联盟强推他们的Zhaga 接口,它小巧、IP防护等级可以轻松做到IP66、安装方式更灵活,它的产品可以装在灯具上面、下面、侧面都可以。
科技行者:什么场景用NEMA 接口,什么场景用Zhaga 接口?
朱祥辉:它们的应用场景一样,主要看具体地域市场的应用习惯,但如果单灯控制器上带了微波等需要辐射到地面的传感器时,建议使用zhaga接口,此时灯控器往往朝下安装与灯具发光面,使用zhaga接口才能达到IP66。
科技行者:价格上有区别吗?
朱祥辉:是的,不用标准接口的价格相对便宜,但是标准接口也有好处,比如安装维护成本更小,把坏的产品直接拔下来,再换一个新的,很快。如果不是标准接口,会涉及到重新接线的问题。
科技行者:我看到关于朗骏的产品线,有软件有硬件,软件产品有智慧灯杆系统,硬件产品有灯控器、插座,你一般如何简洁明了的向客户介绍公司的不同产品能力?
朱祥辉:我们主营三部分,单灯控制器、插座、以及智慧灯杆系统。
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定位和需求推荐。如果客户定位自主研发灯控器,我们会推荐朗骏的基座、插座、上盖等结构件作为开发配件之一,客户自己设计电路板,自己做软件。
如果客户致力于开发属于自己的SaaS平台,我们会推荐朗骏的物联网灯控器,给他们开放底层通信协议,客户只要做好自己的系统就可以。
反过来,如果客户擅长做硬件产品,我们就开放平台API接口,它的灯控器可以接进我们的系统。
科技行者:软件和硬件分别占公司产品多少比例?我感觉公司主营偏向硬件端?
朱祥辉:对,我们主营是偏向于硬件端。系统占比约20%,硬件占比约80%,很多客户只用我们的硬件,因为自己想做系统。
原标题:【对话朗骏:每一根灯杆连了网,智慧城市就多一个信息入口】 内容摘要:没有光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,户外照明的出现,让夜晚从此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。不过雷打不动的是,联合国每年3月26日晚8:30都会关闭总部大厦的灯光,以配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“地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131774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